2016年3月1日,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陈新国主任在国内率先利用“Liver Assist”灌注系统,完成了猪的肝脏常温有氧机械灌注保存研究,标志着该研究所的器官保存修复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器官保存是器官获取后、移植前的过渡阶段,直接影响移植后的效果。器官保存方法大致分为三类,低温静态保存、低温机械灌注与常温机械灌注。由于器材设备、成本、技术等原因,我国临床一般多采用低温静态保存方法。低温、常温机械灌注与传统低温静态保存方法相比,具有保存效果好、保存时间长,体外评估功能更加精确等优势,甚至对于器官具有一定修复作用。这些优点使得机械灌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器官移植领域的趋势与方向。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机械灌注正在迅速发展,尤其是近两年,低温、亚低温和常温有氧机械灌注出现井喷式增长态势,越来越受到移植界的认可和推荐,并开始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医疗,有望成为未来的“金标准”。但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多用自制及改装设备,进行少量动物研究。
荷兰的“Organ Assist”公司,是世界器官灌注技术的领先企业。近日,其肝脏与肾脏灌注产品陆续进入中国。其中,肝脏灌注设备“Liver Assist”,首次来到中国,即在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完成了相关动物实验。在陈新国主任的主持下,医生们利用该设备,完成了肝脏获取后常温机械灌注。一例猪肝脏获取后,立即利用“Liver Assist”对其实施机械灌注,在血液常温携氧灌注下,肝脏产生了性状良好的胆汁,各项指标稳定。另外一例猪肝脏经过7小时冷保存后,实施常温机械灌注,同样产生了良好的胆汁。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有氧机械灌注,器官在体外仍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一实验标志着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在继Lifeport肾脏机械灌注保存成功后,掌握了又一项器官保存新技术。同时也拉开了国内常温机械灌注保存的序幕,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