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6日讯 , 近日,黑龙江省首例器官捐献心脏移植手术在哈医大一院成功完成,43岁的阿城患者佟承强成功“换心”。
佟承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从去年8月病情加重以来,一直依靠药物来维持生命,由于长期治疗,佟承强腹部胀得吃不下东西,晚上也无法躺着入睡。今年5月9日,是佟承强的43岁生日。这一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他的“病心”被健康的心脏替代,佟承强重获新生。
据介绍,心脏移植手术是心脏外科最顶尖的技术,而阻碍这项技术实施的原因并不是高昂的手术费用,而是“供心”的严重匮乏。没有供心,佟承强等患者相当于被判了“死刑”。等待心源的日子里,佟承强的母亲季英霞身上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每天她都处在即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恐慌中。一天,医院通知母子二人,一位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经脑死亡的患者亲属遵照患者的遗愿捐献了心脏,幸运的是,这颗心脏与佟承强配型成功,可以立即做心脏移植手术。
“患终末期心脏病的病人,心脏移植是最后的出路。”刘宏宇教授介绍说,由于供体短缺,很多病人都在等待中去世。在美国,每年进行心脏移植3000多例,中国有着数目更多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但是实际全国每年实施的手术只有300例左右,每年都有许多患者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2010年2月,卫生部与红十字会启动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工作试点。广东省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器官捐献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黑龙江省的器官捐献工作一直尚未开展。此次器官捐献心脏移植的成功,也将开创黑龙江省器官捐献的新局面,器官捐献体系必将健康、快速的发展,最终使更多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开展了首例器官捐献心脏移植手术之后,6月4日,第二例器官捐献心脏移植手术在哈医大一院顺利完成。就在昨夜凌晨,第三例器官捐献心脏移植手术也顺利完成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