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一场器官移植手术在市人民医院进行。该院心胸外科专家团队,为中末期心衰患者吴先生顺利完成心脏手术。术后12个小时,苏醒过来的吴先生面对查房医生伸出“OK”手势致谢。“醒来后,我感觉身体焕然一新,于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谢意。”昨日,吴先生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年初因中末期心衰心脏骤停
45岁的吴先生,患有扩张型心脏病,近年来常常受疾病困扰,出现胸闷、气喘、脚痛等症状,每天靠止痛药度日。
1月1日,吴先生在家忽然感到喘不过气,继而脸色苍白、不省人事、心脏骤停。所幸妻子懂得心肺复苏,立马进行了急救。随后,吴先生被送到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医生诊断发现,吴先生的扩张型心脏病已发展到中末期心衰,身体不能应对日常的工作,若不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恐活不过1年。
由于抢救及时,吴先生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心衰的威胁依然存在。4月19日,一名意外去世的捐献者捐出了一心一肝两肾两角膜,挽救了6人。吴先生成为其中一名幸运的受捐者。
术后呼吸顺畅了脸色红润了
当日下午,手术从下午1点半开始,约5个小时结束。“心脏从摘除到送入患者体内复跳,仅仅2个多小时。”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郑俊猛称,手术非常顺利,术后12个小时,患者可以自主呼吸,精神良好,四肢温暖。
“当我醒来之后,发现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脚不痛了,呼吸顺畅了,脸色红润了。”昨日,已经转到普通病房的吴先生忆起当日的情景,非常激动。
据悉,由于术后恢复良好。吴先生很快可以出院,他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但生活和工作与正常人无异。作为一名无线电爱好者,吴先生说,等身体好起来,他要发动更多人参与健康的运动和生活,让更多人明白“施比受有福”。
首个心脏移植患者已存活12年
2004年,市人民医院实施首个心脏移植手术。这位来自南区的患者目前已存活12年,工作生活一切顺利。
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常务主任姜海明说,2004年至今,该院已进行了近40例心脏移植手术,一年存活率达到80%以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器官捐献行列,但依然“供不应求”。今年初,该院共有3例心脏患者急需心脏移植,但仅有吴先生等到了捐献的心脏。
据悉,近5年来,市人民医院共完成捐献87例,获取器官344个,眼角膜92副,挽救患者436名。其中2014年完成捐献33例,获取器官112个,眼角膜18副,挽救患者130名。今年1—4月,共有10例捐献。目前,该院的捐献例数在全省地级市医院中名列第一,在全省所有医院中排第三,在全国排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