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是本报一个多月来连续报道的安丘9个月婴儿小博涵做肝移植手术的日子。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从26日下午开始一直到手术结束,记者全程记录,见证了母爱的伟大。27日8时到19时,11个小时,这对母子经历了一生中最为严酷的考验。而让人欣喜的是,当手术室大门打开后,主刀医生宣布手术非常成功!张志梅手术后两三天就可以下地了,但是博涵恢复的时间要长一些,大概需要三个星期。
抱着博涵在病房里踱步,张志梅给自己打气
“我叫‘不紧张’,我是坚强妈妈……”10月26日14时许,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部8楼器官移植区,看到记者到来,正抱着小博涵在病房里踱步的张志梅开玩笑说道。
“我一直鼓励自己,没问题的,一定行,不用害怕。临近手术了,倒是我丈夫和家人一直坐立不安。”第二天就要实施手术了,张志梅为了克服心里的紧张,在病房里不断为自己打气。
住进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已经43天,这些天来,张志梅掰着手指头一天一天过,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煎熬,她巴不得赶紧手术。博涵的父亲辛永才难掩脸上的倦容,可还是忙忙碌碌地为博涵冲奶粉、逗他玩。而博涵还是有些嗜睡,脸色发青,即便睁着眼睛,看起来也有些昏昏沉沉的。
孩子的姥爷、三姥爷当天中午从安丘老家赶到了天津。“我也心疼闺女,她也心疼自己的孩子。做吧,做了手术就有希望!”博涵的姥爷说。
辛博涵的主刀医生蔡金贞告诉记者,博涵和张志梅两台手术将同时进行,张志梅作为肝供体的手术27日8时开始,15时到16时就可以结束;博涵的手术到19时左右可以结束。“我们先从张志梅身上取出左外叶肝脏,对供体的肝进行修整,切除博涵的全部肝脏,然后将妈妈的肝脏移植到博涵体内,先后吻合肝静脉、门静脉,就可以开放血流,新植入的肝脏将开始重新工作。之后在显微镜下重建肝动脉,接下来是将肝脏的胆道与患者的肠道进行吻合,也就是胆肠吻合。最后进行确切的止血、关腹,手术结束,患者将会被送到ICU病房。”蔡金贞表示,目前国内肝移植手术已经非常成熟,胆道闭锁并不是不治之症,手术成功率很高,在最近1年多来该医院在此项手术方面取得了100%的成功率。
隔壁病房的小孩手术成功,张志梅满心羡慕
“博涵,跟小弟弟打个招呼,你看弟弟正冲你笑呢。”26日17时,张志梅指着隔壁病房的小孩对博涵说。这个小孩是来自河北石家庄7个月大的芃芃,跟博涵一样需要肝移植,两周前,他的父亲张辉刚刚给他捐了肝。现在,芃芃看起来已经接近正常的宝宝了。
“能看到我家小子活蹦乱跳的样儿,遭罪也值了。”看起来有些瘦弱的张辉告诉记者,虽然瘦,但自己曾当过兵,身体素质好。“芃芃手术很成功,现在已经是恢复期了,现在一点也看不出得病的样子。”
眼前的芃芃情况已明显好转,脸色跟正常孩子一样红润,手里抱着安抚奶嘴不住往嘴里塞,大眼睛忽闪忽闪看着病房里的大人,有人逗他,还时不时笑出声。
张志梅看着芃芃满心羡慕:“我特别希望博涵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也冲我笑笑,跟妈妈再坚持一天吧!”
因禁食博涵一直哭,辛永才当起“人工摇篮”
27日3时许,窗外灯光昏暗,辛永才在病房里抱着哭闹的博涵轻声哄着:“因为今天要做手术,所以从昨晚开始他娘俩就禁食了,平时两三个小时就要喝一次奶,这次时间太久了,孩子饿得一直哭闹。”
辛永才表示,0时刚过,博涵就因为肚子饿开始哭闹了,没办法,他只好抱起博涵在病房里不停溜达,当起了“人工摇篮”。后来博涵哭得没劲了,就稍微安静一会儿,可一放回床上,又立即哭起来。“医生特意交代手术前孩子不能进餐,我们俩自从26日21时给他喂了60毫升牛奶后,就再没给他吃东西,可把他饿坏了。”辛永才说,近来博涵很少像这样长时间哭闹,看着他扭着身子挣扎想吃奶,自己心里也特别难受。
跟博涵一样,张志梅也几乎没睡着。虽然为了保持体力,夜里由辛永才照看博涵,但博涵一哭,张志梅的心也揪着,“就睡着了一小会儿”。
换好手术服等待,隔壁房间病友纷纷来探望
27日7时30分许,张志梅已经早早地为自己和博涵换好了手术服,她的神情并不像前一天那样轻松:满脸的担忧,眼里含着泪,聊天过程中时不时地抽泣。“我不害怕手术,也不担心自己,就是不放心博涵。”张志梅说,博涵好不容易等到费用凑齐可以做手术了,千万得挺过去。
“从得知孩子需要移植肝开始,她就比我坚强,一直说不害怕,可在今天凌晨的时候,我发现她一个人在偷偷抹眼泪。”辛永才告诉记者,他亏欠孩子和张志梅太多,能做的只有照顾好他娘俩。
博涵的奶奶和辛永才的大嫂前一天晚上也一起赶到了天津为娘俩打气儿,隔壁房间的病友都知道博涵要进行手术,趁还没上手术台也纷纷过来探望。
“弟妹不用怕,哥是挨过一刀的人,麻醉之后,什么感觉也没有了,等醒过来,孩子跟大人都全好了。”张辉开着玩笑鼓励张志梅,“博涵刚到医院的时候处于肝昏迷状态,医生都担心没得救了,没想到这个小子这么顽强,必能逢凶化吉。”
8时左右,护士来传话,张志梅和博涵需要准备手术了,此时辛永才正抱着刚刚才安睡的博涵坐在床边,张志梅坐在他身后,目光望向躺在爸爸臂弯中的孩子,这也成了手术前最深情的一眼。
随后,张志梅在家人的陪同下乘坐电梯到了12楼,进入准备室准备接受麻醉进行手术。
术前准备工作完成后,接着进行开腹手术
9时30分,记者跟随主刀医生蔡金贞来到12楼麻醉科,换上一次性手术衣和消毒拖鞋后,进入了手术室。
张志梅和博涵的手术分两个手术间同时进行,此时在张志梅的手术室里,几位医生正在无影灯下进行操作。蔡金贞告诉记者,术前准备工作早已完成,目前正准备开腹对供肝进行游离解剖。
随后,记者又来到博涵的手术室。他正安静地趟在手术台上,一位医生已经为他打好了留置针,方便术中输液,而另一位医生则取来一个血袋,挂在了旁边的架子上。“术前已经给博涵用了保肝药,目前也已经给他备好血袋,手术准备就绪。”一位护士告诉记者。
此时已经是10时多了,在为博涵做完皮肤消毒后,医生为他导入了尿管,随后又将几层无菌巾分别在身体各部位铺好。
开腹手术随后开始,蔡金贞手持手术刀,开始娴熟地操作。在帮博涵清理腹水后,已经发黑的肝脏裸露了出来。蔡金贞告诉记者,博涵的肝脏已经大部分硬化了,他需要做一些先期处理:将病肝游离,并解剖出吻合用的血管及胆管,等另一手术室内张志梅的肝脏取出,就可以立即为博涵移植了。
发来正常进行的照片,辛永才长舒一口气
在把妻子和孩子送进手术室后,辛永才和其他家人一起回到病房中等待消息,很长时间,大家一句话都不说,陷入了沉默。10时左右,辛永才开始有些烦躁,不停在病房中踱步,时不时抬头看墙上的钟表,一听到走廊里有护士喊话,就急不可耐地走出去看看是不是在喊自己。后来,他干脆自己一个人跑到手术室门口,静静待着。“在病房里等的着急了,上来陪陪他娘俩。”辛永才的语气中透露着焦急。
11时25分,主刀医生蔡金贞通过QQ发来了第一张手术正常进行的照片,辛永才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蔡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会分阶段把手术过程发到病友群里,这就说明情况一切正常,看到照片就吃了一颗定心丸。”辛永才说。
11时48分,手术室发来第二张照片,图片显示博涵正在等待妈妈的肝脏,不少病友在群里表示关心,还有附近病房的病友来安慰辛永才。
“娘俩在手术室里,其实什么也不知道,家人在外面等待也是度日如年,不过放心,最近做的很多手术都比较成功,不会出太大问题的。”病友李先生安慰辛永才,“无论是已经做过手术的,还是在等待手术的,孩子一出现问题就会在群里咨询。”
李先生对记者表示,他听医生说全国每年有四五千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只有几百人敢尝试手术,当父母的内心挣扎,大家都懂。
博涵的肝脏被成功摘除,已经呈现暗紫色
15时左右,博涵的肝脏被成功摘除,医生喊辛永才到麻醉谈话室查看一下孩子被割掉的肝。博涵的奶奶听到要去看亲孙子的肝,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摆摆手说不忍心去,自己一个人在病房发呆。“要是我的肝能换给孙子的话,就割我的,反正我年纪也大了,他们还年轻。”博涵奶奶喃喃自语。
在记者的陪同下,辛永才来到医院麻醉谈话室,看到博涵的肝已经呈现暗紫色,部分呈现青绿色,整个肝表面不光滑,疙疙瘩瘩的。“孩子的肝部分已经出现肝硬化,而且表层出现水泡,进行肝移植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医院还会对废弃的肝进行病理切片,深入研究。”在场的医生告诉记者。
15时51分,手术室传来新肝开放血流的照片。记者从照片上看到,一片健康的肝脏已经成功移植到博涵腹中了。“新肝开放血流,说明妈妈的肝已经在博涵身体里开始工作了。”辛永才把图片下载到手机上,不停地翻看。
17时30分,手术室再次发来一条信息:“开放动脉了,手术一个小时之后结束。”看到这一条消息,一家人如释重负,终于松了一口气。
手术圆满成功,博涵还需要住院观察三周
19时许,随着手术室大门缓缓开启,蔡金贞和几位医生一起走了出来。“手术非常成功!”听完这句话,辛永才一时激动哽咽,博涵的奶奶也当场流下了泪。过了十几分钟,辛永才的话才多了起来,开始侃侃而谈出院后多久回潍坊,谁家的孩子也已经手术成功了等等,话语中带着一丝兴奋。
记者在ICU病房外看到,此时张志梅正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护士通过仪器对她的各项体征进行监测。而博涵则已经被推到了另一间ICU病房中,母子二人虽不相见,此时却已肝胆相连。
蔡金贞告诉记者,张志梅手术后两三天就可以下地了,排气后便能进食,大约一周后就可以出院。但是博涵恢复的时间要长一些,大概需要三个星期。
“术后恢复这段时间,我们还要观察博涵的肝脏有无排斥,血流、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无受到感染等等。”蔡金贞表示,三周后便可出院,出院初期,博涵还需要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并坚持吃药,“一般会用一些免疫制剂、抗酸药和抗病毒药。一个月花费大约在两三千元,一般来说半年后就可以减药了,后期的费用会相对比较少一些。”
◎爱心企业
请记者转交善款
得知记者将在博涵手术前夕赶到天津,潍坊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戴妮娜专门在部门内部发起爱心捐赠活动,并将3000元爱心款请记者代为转交。目前,3000元钱已经交到了辛永才的手里。
“早就看到《潍坊晚报》报道的安丘妈妈割肝救子的事情,而且也听说有同事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了捐款,大家被妈妈的精神所感动,一直想要捐款。正好这次你们记者要去,我就在部门内部发动了爱心捐赠的倡议,不到一个小时就筹集了3000元。”戴妮娜说,这些爱心款全是同事们从自己的工资中出的,孩子手术费不够的话可以添补一下,如果够了就用做孩子后期康复治疗的费用,“我们会继续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注,也希望社会各界多帮助他们。”
同时,潍坊喜运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祥熙也为记者送来1000元钱。“我们也出一份力,希望小博涵手术成功,健康成长!”李祥熙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母亲的爱最动人
10月27日早上7时,天津上空一片蔚蓝,万里无云。此刻,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8楼器官移植中心病房里的张志梅静静坐在床上,目光深情地望向丈夫怀中的孩子。
割肝救子,是为了什么?多少孩子因为得了重病而被父母无奈地舍弃,多少孩子因为等不及合适的肝源而从医院的病房去了天堂。面对将来可能长期背负高额医疗费的压力,克服开腹割除肝脏的恐惧,这名年仅28岁的母亲站在手术室的门口,自己给自己鼓劲儿,坦然迈入门内。
“如果不够,就多割一点给他……”这是张志梅在术前对医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源泉。即便是献出自己的器官甚至生命,她仍然无怨无悔,不求回报。
或许多年后,小博涵会望着自己腹部一条浅浅的疤痕问妈妈:“这是什么?”或许那时的他,仍旧无法完全理解母亲曾经为他割肝的决心,但相信将来的某一天,他一定会为自己这个普通而伟大的母亲感到光荣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