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6|回复: 0

[了解肾移植]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4 11: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比较全面地显示出移植肾的肾动脉血流灌注情况、结构、形态以及大小,及时发现排异反应等术后并发症。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年11月第16卷第11期发表刘耀华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现摘录部分内容,以供学习。

  一、临床资料

  选取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行肾移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2~61岁,平均(43.3±2.9)岁。

  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均在手术完成后3d进行相关检查,平均每周1次,对临床表现提示伴有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均进行立即检查处理。

  二、检查方法

  ①首先对患者肾的形态进行严格的观察,主要测量其移植肾的厚径、宽径和长径;②观察移植肾的肾周有无积液,有无肾窦分离的情况以及皮质髓质回声;③观察肾血流分布,以及有无肾静脉栓塞和有无肾动脉狭窄的情况,然后对各级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最低流速(Vmin)和最大流速(Vmax)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记录。

  三、结果: 

  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慢性排异者6例(其中1例合并肾静脉栓塞,2例合并肾动脉狭窄);急性排异者7例(其中有2例患者合并肾周积液)。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正常移植肾的声响图表象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肾内血流呈“树状”分布达被膜下,而且全部为低阻力;形态相对比较规则,肾皮质呈均匀低回声,皮髓质分解清晰,椎体“倒三角形”,肾盂无明显的分离。

  移植肾慢性排异表现主要包括:体积增大程度比较轻或不明显,与集合系分界清,实质回声有比较明显的增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肾内血流信号暗淡或稀少,RI和P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例肾静脉栓塞患者的表现为:肾脏体积有比较明显的增大,皮髓质分界非常不清晰,肾静脉主干内径约8.9cm,内部可见低回声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肾内血流稀疏,静脉无充盈,脉冲多普勒无法测出静脉频谱且各级动脉频谱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状况,即舒张期出现反流。

  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表现为:患者的肾动脉吻合口处能够比较清晰地观测到相对比较明亮的血流且流速相对较快,肾轮廓清晰,集合系与实质分界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肾内血流相对比较丰富,脉冲多普勒测段以下动脉血流速度有比较大幅度的降低。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jpg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jpg

  四、讨论: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无创性优点:

  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方法中,肾组织活检是使用率最高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其属于有创性检查,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有研究资料显示,肾组织活检有一定的可能会直接诱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患者进行重复诊断,也是该方法的主要弊端之一。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近几年才被主要作用于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的临床检测方法;结合本次研究来看,绝大多数移植肾均位于患者的髂窝,距离体表的距离相对比较近,受到肠气的干扰也相对较小,这也为该方法的临床使用提供了便利。此外,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观察移植肾的二维形态学变化,还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出其内部的具体血流分布,以及半定性和定量的进行血流动力学的分析。

  2、移植肾排异的超声表现:

  从病理学分析上来看,不管是急性排异还是慢性排异都会造成弥漫性间质水肿,肾实质血流灌注不足,至管腔变窄或闭塞,肾内炎细胞浸润等,特别是叶间动脉及其以下小血管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从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来看,慢性排异患者的RI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内皮功能改变间质水肿压迫血管所导致;而急性排异患者早期血管会出现一定的变形,以肾间质水肿为主,所以肾血运动依旧比较丰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肾动脉栓塞或肾小管坏死等情况也会造成患者RI增高,移植肾急性排异是以叶间动脉及以下小血管RI增高为著。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肾动脉狭窄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排异反应反复发生或供者血管条件的影响。血管造影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主要标准,它能够准确地判断狭窄的程度和具体部位,其不足之处在于所需费用相对较高,这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使用,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属于无创检测,适用性则相对较高。


本文摘自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仅供学习交流,完整准确内容请查阅原文。
原文作者:刘耀华 陈莉莉
作者单位: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彩超室
原文来源:《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年11月 第16卷第1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4-4 10:24 , Processed in 0.0253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