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28|回复: 15

[其他问题] 百令胶囊(冬虫夏草菌丝体)的发明之初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4 21: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滨海新区
      1980年元月4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左上角刊登了一篇呼吁人们支持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沈南英(1929年生,1950年被北京大学农学系录取,1954年听从党召唤到内蒙古畜牧研究所工作,专门从事草原研究工作。曾接受苏联专家阿费.依瓦诺夫——一位资深草原专家工作指导)副研究员研究冬虫夏草菌的小块文章。那时,沈南英教授所在的草原害虫课题组从研究蝙蝠蛾幼虫生态环境转到冬虫夏草无性型菌种的分离,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没有领导支持、没有资金支持,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此时,《光明日报》驻青海记者主动找到沈南英采访,才有了这篇小文章。
   1980年元月6日,浙江医药前辈、时任杭州第二制药厂技术科科长周剑虹工程师向颇有些科研成果的工人出身的技术员柯传奎推荐了这篇文章。柯如获珍宝,立即写信给素不相识的沈南英,提出两条建议:一、把冬虫夏草菌种用液体发酵培养,制成药品,与天然冬虫夏草做药效比较,这是基于中药冬虫夏草药用部分是冬虫夏草菌种菌丝体的判断;二、把液体发酵培养的冬虫夏草菌种喷洒(接种)到蝙蝠蛾幼虫产地上,以增添冬虫夏草产量;……经近一年十屡次书信往来,沈、柯之间在对未来充满但愿的基础上建立了友谊和信任:沈南英希望柯传奎能接下冬虫夏草研究的“接力棒”。
   1980年冬天,沈南英分离的冬虫夏草菌种在实验室里,于直径1.5厘米玻璃试管内的人工离体培养基上,长出了一支和天然冬虫夏草初生子座一样的、1厘米高的子座“芽”,它是沈南英冬虫夏草菌种分离乐成的里程碑,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第一支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雏形!是中药三大宝之一冬虫夏草工业化生产乐成的前奏曲!
   1980年11月,沈南英把这张在玻璃试管内长出的1厘米长的子座“芽”照片寄给了杭州的柯传奎,柯传奎凭着复旦大学教授们传授的真菌知识,尤其是子囊菌的基本知识,大概还有直觉和灵感,,一眼认定:沈南英教授已经分离到真正的冬虫夏草菌种!
    此后,柯传奎一步一步走上冬虫夏草产业化道路,当了厂长,成了专家,乃至被誉为冬虫夏草产业化之父。
   柯传奎是 我的一个通讯朋友,他寄给我一本他的专著《话说冬虫夏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4 2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学习!{: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5 09: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长知识,谢谢普洱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5 09: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洛阳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4: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红桥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5 16: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谢谢普洱茶教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5 17: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谢谢,学习学习,能够在这里学习是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5 18: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拟青梅菌丝体,已经用了整整一个月。似乎睡眠质量有所提高,别的有待观察。谢谢普洱茶!

点评

我这个帖子就是为你那次与我17分钟的通话所作,你提的问题有代表性。  发表于 2012-6-5 1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6 09: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威海
今天上淘宝购买了一本柯传奎的《话说冬虫夏草》,认真学习

点评

真快!  发表于 2012-6-6 09: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6 10: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网上下载PDF版《话说冬虫夏草》,仔细阅读。谢谢普洱茶老师提供的信息。
     《话说冬虫夏草》从全新的角度,系统介绍了冬虫夏草的菌种分离鉴定、历史文化、生态特征、真伪鉴别、性味功效、科学服用等。阅读《话说冬虫夏草》,可以尽情品味冬虫夏草传承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引发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养生保健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5-17 19:49 , Processed in 0.0293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