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普洱茶

[其他问题] 2011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在津胜利闭幕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 1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新年,继续享用普前辈捧上的医学大餐!辛苦了,普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杭州多多 发表于 2012-1-3 11:19
新年,继续享用普前辈捧上的医学大餐!辛苦了,普前辈!

你的研究精神令人钦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樊嘉教授等阐明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临床治疗有了新突破
        肝癌门静脉癌栓是如何形成的?此前并不清楚。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樊嘉教授等先后率领22名博士生经数年攻关终于发现:肝癌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癌周门管区趋化因子等协同下诱导癌细胞定向侵袭门静脉;活化血小板对肝癌细胞捕获和粘附作用增强;肝癌细胞血管生成因子诱导原发瘤及门静脉癌栓新生血管等3种主要机制是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键因素。
    对于门静脉癌栓处理上也有了重大进展。首先,他们还纠正了以往的错误认示——肝癌对放射不敏感。用集落细胞试验发现肝细胞癌α/β比值>10Gy(注:放射剂量单位,汉语读音,戈瑞,相当于以往“拉德”的100倍),属于放射敏感肿瘤。理论突破得到了临床验证,运用CT或MRI精确定位,采用直线加速器局部三维适形放疗(注:如射波刀、诺力刀、新一代的伽马刀),用50-60Gy的放疗剂量就可以使肝癌/癌栓出现完全或部分缓解。既提高了肿瘤放疗剂量,又可避免误伤正常肝组织,明显延长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美国肝癌及放疗界专家在《Cancer Journal》作“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治疗—放射治疗时代到来了”专题评价,给予高度评价。
     该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1: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和平区
本帖最后由 普洱茶 于 2012-1-5 12:26 编辑

       ImmuKnow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对换肝人有重要意义            
       天津一中心的肝移植专家们通过142例次(101例)的ImmuKnow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分析认为,免疫状态与排斥反应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细胞免疫功能(简称ATP值)检测对防治肝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有重要意义。FK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相关系数仅为0.08左右,根据用药量多少判断血药浓度是否合适显然不科学,是经验性的。同时还认为术后1年以上,FK506血药浓度宜控制在3ng/mL~5ng/mL是合适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4年)。但决定血药浓度的不是肝移植受者,而是供肝的药代酶活性(《中国药学杂志》2008)。至于在该浓度下的受者机体处于何种免疫状态则是一个谜——如果患者“易感染”,则按“免疫力压的太低了,减药处理”。一旦碰上既易感染又肝功不正常的病例则无从下手,以往只好做有创检查——肝穿吧。有了ATP值这个指标处理起来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90楼上传的论文中大胆停用免疫抑制剂正是基于此。
    从下面传上来的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到,按经验用药有近1/3的人免疫力已经压得太低了,可能他们的用药量并不大,也须0.5mg,日2的量ATP值就在200以下了。结果既易感染又易患肿瘤;而另1/3的人免疫力压得并不好,排斥反应随时都可发生;只有4成的人按共识的经验用药是恰当的。如果一个药的合理应用者占不到一半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吗?
     该专利2005年在美国获批,2007年其FDA就列为器官移植的常规检查项目。国内每个移植中心都应该开展细胞免疫力的测定啊,合理用药既节省大量抗排异药的医保支付,又使受者们免遭不必要的病痛和处理,同样节省医保的支出。
  
         免疫力.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13: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受益匪浅,谢谢普洱茶,辛苦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09: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宁波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术后超过3年的肝友,有条件的都应该测一测Immmuknow,如果低于200,可以大胆尝试减药。本人去年7月份在佑安医院测Immmuknow,194,当时FK506用量是0.5mgX2/日,血药浓度接近0,从8月开始,尿酸偏高,调整饮食3个月无效,11月开始减药,0.25mgX2/日,也没有加骁悉,连续化验,三个月后尿酸恢复正常范围,至今情况一直很好。药物调整的效应往往滞后,要注意监测。正像普洱茶老师所说,血药浓度作为服药调整的主要依据,可能不太靠谱。本人从一开始,血药浓度一直偏低,减药过程一直参照肝功数据进行。供大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大凡jason 发表于 2012-1-6 11:17
术后超过3年的肝友,有条件的都应该测一测Immmuknow,如果低于200,可以大胆尝试减药。本人去年7月份在佑安医 ...

多好的回帖!还有其它肝友的例证吗?{:soso__14510608953129146095_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2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哪里有这样的检测,近一点,上海哪家医院有这样的检测?请教!

点评

还有长征医院。  发表于 2012-1-6 21:09
应该上海中山、仁济可以检查。  发表于 2012-1-6 2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滨海新区
本帖最后由 普洱茶 于 2012-1-11 19:59 编辑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在评价其免疫状态中的作用
     本帖上传的是三军大2011届硕士生韩容的在去年全国大会上发表的文章。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就是我们口头上讲的“Treg”,或“T调节”。不管是肾移植还是肝移植,“T调节”在外周血的比例都应该上升,它们占得比例越大,发生排异的可能就越小;此时,CD4+T细胞的ATP值(ImmuKnow值)理应偏低。研究还包括了裸鼠掌肿胀厚度测验,这就更说明诸多的免疫项目之间是相通的。条件好的上高档次的,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条件差一些就上便于宏观监测的项目。
    “结果”一项第二行应印为“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特此告知。你可以看到在耐受者外周血中的“T调节”所占百分比中位数是排斥组的近9倍!(9.23/1.03≈8.96)

      T调节细胞.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5-10 07:04 , Processed in 0.0304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