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2|回复: 0

[了解肾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3 21: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对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本中心肾移植患者的移植肾丢失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慢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丢失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失功最主要的原因,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供体年龄是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摘录相关内容以供学习参考。

  一、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自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发生移植肾丢失的147例肾移植受体及其对应供体的临床资料,并从其中筛选出14例因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移植肾失功的受体作为病例组,选取28例同时期供肾无丢失的供体对应56例受体为对照组。
  两组受体术后均采用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钠、泼尼松三联维持免疫抑制方案,回顾性分析两组受体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出院肌酐和对应供体捐献类型、性别、年龄、既往史、原发病、急性肾损伤(AKI)、降钙素原(PCT)、供肾获取前肌酐等临床资料。
  免疫诱导方案共2种:常规选择双剂巴利昔单。对于高免疫风险患者,选择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本研究纳入供体均无糖尿病史及梅毒、丙肝、结核感染,供受体血型均相符,所有受体移植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试验均为阴性。
  纳入标准:①单肾移植;②首次移植。
  排除标准:①亲属肾移植对应受者;②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受者。

  二、结果
  (一)移植肾丢失原因:
  本院纳入的移植肾丢失病例共计147例,其中移植肾失功67例,移植患者死亡80例(表1)。
表1 147例肾移植丢失受者一般资料.png
  移植肾失功原因如图1A所示:包括排斥反应31例(慢性排斥反应30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血管栓塞10例,肾病复发7例,原发性无功能4例,切肾2例(围手术期出血2例),供肾质量不佳2例,其他6例(BK病毒感染2例、供体来源的感染1例、围手术期消化道出血1例、移植后淋巴增值性疾病1例以及肾周肿瘤1例),原因不明5例。
  移植患者死亡原因如图1B所示:包括感染45例(肺部感染26例,曲霉菌2例,结核性脑炎1例,脓毒血症2例,隐球菌1例,不明原因1例),心血管疾病9例,消化系统并发症8例(肝衰竭4例,消化道出血2例,胰腺炎2例),脑血管意外6例,肿瘤4例(胃癌2例,肺癌1例,脑肿瘤1例),其他4例(自杀1例、围手术期昏迷1例以及移植后淋巴增值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4例。
  (1)围手术期移植肾失功原因:
  本中心围手术期移植肾失功共计12例,包括血栓栓塞6例,围手术期移植肾出血切除2例,原发性无功能3例,供体来源感染1例。
  (2)围手术期移植患者死亡原因:
  本中心围手术期移植患者死亡共计8例,包括肺部感染2例,供体来源的感染1例,胰腺炎出血1例,肝衰竭1例,心血管意外1例,脑出血1例、围手术期昏迷1例。
图1 移植肾失功及死亡原因.png
  (二)移植肾慢性排斥失功的高危因素分析(表2):
  纳入资料完全的因慢性排斥反应失功的受体14例,与28例同时期供肾无丢失的供体对应56例受体进行比较。
  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性别、出院肌酐、供体年龄、供肾获取前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年龄、BMI、血型、DGF、供体捐献类型、供体性别、供体原发病、供体高血压、供体乙肝、供体AKI、供体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随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体年龄是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3。
表2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png
表3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g

  三、讨论
  (一)移植肾失功:
  在新型免疫抑制剂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的引入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慢性排斥反应仍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主要原因。本中心因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肾失功的比例达到46%,其中30例为慢性排斥反应,仅1例为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因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移植肾失功的14例受体与56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性别、出院肌酐、供体年龄、供肾获取前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供体年龄是导致受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受体对应供体平均年龄为55岁,而对照组供体平均年龄仅为45岁,该结果与此前研究一致,慢性排斥反应更容易出现在接受高龄供肾移植的受体中。此外还有研究发现,患者接受高龄(≥60岁)供肾后5年病死率没有增加,但肾丢失的风险更高,移植后肾功能也更差。
  本研究中,因血管栓塞导致的移植肾失功达到总失功比例的15%,其中6例血管栓塞发生于围手术期,积极救治无效,最终围手术期切除移植肾。其余4例血管栓塞导致的移植肾失功发生于术后2~5年。早期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多伴有移植肾区压痛,床旁彩超监测显示肾动脉减弱或消失,一旦怀疑有移植肾动脉主干栓塞应尽快手术探查。研究表明,移植肾血栓形成是早期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中心围手术期切除肾脏8例,其中6例是由于移植肾血栓形成所致。
  与血管栓塞类似,肾病复发也是导致本研究中移植肾失功的前3位原因之一,占总失功的10%。其中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复发于手术后1年内,其余6例复发性肾小球肾炎复发于术后3~5年。复发性FSGS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常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很少发生在1年以上。
  (二)移植患者死亡:
  肺部感染依旧是导致肾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点与其他中心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中感染所致患者死亡的比例达到56%,且45例中有38例为肺部感染。进一步分析肺部感染所致死亡病例发现14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肾移植术后80~130d,患者的免疫力最为低下,此时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对于肺部感染必须高度重视,在未明确病原体之前,及时采用降阶梯综合抗感染治疗,且应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肾移植受者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是移植物丢失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高血压是该患者群体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心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人数仅次于感染,因此实施个体化防控措施对减少患者死亡和移植物丢失至关重要。
  肾移植术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本中心慢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失功最主要的原因,感染和心血管意外是肾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的移植肾失功,供体年龄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总结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加以指导,增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宣教管理,进而减少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完整准确内容请查阅原始文献:陆一凡,刘一霆,陈忠宝,马枭雄,张龙,邹寄林,周江桥,邱涛.慢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分析[J/CD].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24,12(4):315-319.
https://syqgyz.magtechjournal.com/CN/10.3969/j.issn.2095-5332.2024.04.006

【链接】

吉大一院: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失功影响因素分析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862

对2016例次肾移植的总结分析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080

尸肾移植1380例次临床总结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262

肾移植长期存活500例分析
https://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738

超长存活肾移植受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543

带血的三十四条教训与体会——我术后二十五年的总结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6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7-31 18:12 , Processed in 0.0312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