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1|回复: 0

[了解肾移植] 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10年内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的自然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7 21: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成功的肾移植能够迅速纠正肾功能异常,但骨量丢失依旧是肾移植受者的重要问题。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观察了男性肾移植受者在自然状态下,即没有接受过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情况下,肾移植后10年内骨密度(BMD)及骨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男性成年肾移植后肾功能得到改善并一直维持稳定,但BMD仍呈下降趋势,骨生化标志物10年内自然变化逐渐趋于平稳。


  一、临床资料
  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移植门诊定期随访的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参加评估。
  排除标准:女性;年龄小于18岁;全身疾病、长时间制动、肝脏疾病、库欣综合征、长期腹泻或是吸收障碍疾病、甲状腺疾病,多器官移植及移植龄大于10年。
  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认知功能正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共有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141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0.94±8.9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2.21±3.06)kg/m2。
  其中脆性骨折者5例,分别是左前臂1例,锁骨1例,尺桡骨1例,腰椎2例。完成胸腰椎侧位片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数患者肾功能处于CKD1~2期(90.78%)。
  所有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泼尼松计算),目前使用量在5~10mg/d之间134例,占95.06%。激素使用时间(月)与移植龄(月)相等。
  患者平均移植年龄(37.57±9.99)岁,平均透析时间为12(6.48,36)个月,平均移植龄29(12,63)个月。
  48例患者并发有高血压(34.04%),10例患者并发有糖尿病(7.09%,病史+空腹血糖≥7.0mmol/L,无餐后两小时血糖)。
  患者平均血清肌酐(CR)为118(102.5,139.5)μmol/L,血钙(Ca)为(2.64±0.14)mmol/L,血磷(P)为(0.95±0.20)mmol/L,碱性磷酸酶(ALP)为76(62,100)U/L,1型原胶原N-端肽(P1NP)为57.60(42.90,78.45)ng/mL,β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为0.76(0.50,0.98)ng/m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为75.93(50.21,111.68)pg/mL,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为(25.28±9.41)ng/mL。


  二、不同位置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对BMD的诊断
  在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中,骨量丢失者72例,占51.06%。通过腰椎BMD诊断骨量丢失者69例,占骨量丢失人群的95.83%;而单独通过全髋及股骨颈BMD诊断者分别只有3例(占4.17%)及17例(占12.06%)。


  三、股骨颈、全髋、腰椎BMD随着移植龄延长的变化
  全髋、腰椎、股骨颈的BMD均随移植龄延长呈下降趋势,股骨颈的BMD随着移植龄的延长,下降呈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图1)。
图1 腰椎、股骨颈、全髋BMD随着移植龄变化散点图.jpg


  四、骨生化指标随着移植龄延长的变化
  随着移植龄时间延长,Ca浓度有轻度下降,而P浓度逐渐升高,P1NP、ALP、βCTX、PTH浓度均呈逐渐下降(图2),25(OH)D浓度先逐渐上升再逐渐下降。Ca、P、PINP、ALP、βCTX、PTH、25(OH)D的浓度变化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Ca、P、PINP、ALP、βCTX、PTH、25(OH)D浓度与移植龄纳入直线回归方程,发现移植龄和血P(P=0.002)、25(OH)D(P=0.007)呈正相关,和βCTX(P=0.006)呈负相关。
图2 不同骨生化指标随着移植龄变化散点图.jpg


  五、讨论
  本研究报告是141例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的横截面研究,人群的特点:相对年青,平均年龄(40.94±8.90)岁;有着比较长的移植前等待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接受移植手术时正当壮年,平均年龄(37.57±9.98)岁,体重适中,平均BMI为(22.21±3.06)kg/m2,肾功能比较稳定,最重要的是从未接受过任何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本研究定义,骨量丢失的患病率是51.06%,骨量丢失的人群占了成年男性肾移植人群的一半以上。
  肾移植后患者的BMD长期变化仍然存在争议,多数研究认为肾移植后患者的BMD逐渐下降,前6个月BMD下降4%~10%,6~12个月下降速度放慢,为2.6%~8.2%,但总体还是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移植后腰椎、股骨颈和髋关节的BMD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股骨颈的BMD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研究人群肾移植后肾功能得到了改善并一直维持稳定,90.8%的患者GFRs维持在1~2期。因为研究缺乏移植时和移植前的BMD,无法得出BMD下降的原因,潜在原因可能是:(1)糖皮质激素持续使用(即使是非常小的剂量如5~10mg/d)可能会导致持续的骨丢失。(2)和年龄相关的BMD下降。(3)可能有部分患者进入了更年期,出现与性激素分泌减少相关的骨丢失。而得出移植后受者的BMD维持不变甚至还会增加的研究几乎都给予了骨质疏松的干预,比如骨化三醇、二膦酸盐等。
  在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中,骨量丢失诊断价值最大是腰椎BMD。股骨颈、腰椎、髋关节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比例不一样,对理化因素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因此不同位置的BMD对患者存在不同的临床意义。在肾移植受者中骨折的发生率7%~11%,比普通人群要高4倍,并且好发骨折部位是相对于中轴骨,外周骨更加常见,本研究5例患者发生骨折的部位外周骨和中轴骨都存在。本研究人群骨折的发生率并不高,为3.55%,可能是因为人群偏青壮年,并有着较好的肌酐清除率。在普通人群中BMD与骨折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在肾移植后人群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因本组骨折例数少,不能判断BMD的改变与骨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骨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是因为肾功能受损、糖皮质激素及一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所导致。肾移植迅速改善了肾功能,而且随着移植龄的延长,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每日的维持剂量比较小,这些危险因素的去除或减轻,是否能够使骨生化标志物的改变趋于平稳甚至恢复正常?在没有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干预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人群的骨的生化标志物的变化:Ca浓度逐渐升高,P浓度逐渐下降,两者逐渐趋于正常。代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均在逐渐下降。血P、25(OH)D浓度与移植龄呈正相关,βCTX浓度与移植龄呈负相关。总的说来,骨生化标志物的10年自然变化逐渐趋于平稳。但在肾移植受者中,骨生化标志物对预测骨量丢失及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言,其临床意义受到限制。
  对成年男性肾移植患者进行BMD测量,对骨及骨病的了解是有限的,缺乏骨质量和骨强度的评估,当然这在普通人群中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本研究横截面设计,缺乏移植前和移植基线时的BMD数据,具有局限性,需要下一步前瞻性、纵向的临床研究。但本组人群未接受过任何抗骨质疏松的干预,观察其BMD及骨生化指标10年内自然改变,相信能够对男性肾移植受者的骨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新的临床依据。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完整准确内容请查阅原始文献:王晨秀,霍亚南,林安华,熊昌辉,朱文怡,邓颖,张娜,黄水金,李新长,沈群.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10年内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的自然变化[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02):108-113.


【链接】


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
https://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494


肾移植术后矿物质和骨异常
https://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1-15 23:06 , Processed in 0.0326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