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对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给器官移植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功能处于较低水平,相较于普通人群更易患病,且更易进展为重症患者。一项研究显示,随着疫情的进展,器官移植的数量明显减少,而在所有的实体器官移植中,以肾移植的数量减少最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移植受者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另一方面,疫情下医院缺乏人力和设备等资源,而移植受者通常需要重症监护和多学科管理。疫情下,新冠肺炎相关的研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学术热点,截止至2020年10月31日,通过PubMed检索“COVID-19”发现,论文数量高达七万篇,而国内与肾移植相关的报道也陆续发表。
为了解肾移植受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和治疗特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团队报道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8日通过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5例病例。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100%)、咳嗽(100%)、肌痛或疲劳(60%)和产生痰液(60%),血清肌酐或血尿素氮水平略高发生于症状出现前,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减少免疫抑制维持剂量治疗。该研究表明,肾移植受者新冠肺炎轻度感染可通过对症支持治疗结合调整免疫抑制维持剂量得以控制。
另一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研究,通过对比10例证实患有新冠肺炎的肾移植受者和10例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普通人群患者发现,肾移植受者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与普通人群重症肺炎相似,而肾移植受者新冠肺炎感染发展为重症的比例远高于对照组(80%比10%),且前者的病程持续时间是后者的2倍(35.0 d比18.8 d),病毒脱落时间前者同样是后者的2倍([28.4± 9.3) d比(12.2± 4.6) d],该研究再次证实了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患病,且更易进展为重症。
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纵观国内外新冠肺炎的流行趋势,移植工作者必须做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强化防控意识,优化防控措施。来自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团队从供者管理、受者管理和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3个方面,探讨了疫情下阻断新冠肺炎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传播的策略,根据该中心分享的管理经验,16例移植受者均无新冠肺炎感染,且预后良好。
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已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更令人鼓舞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进展顺利,Ⅰ、Ⅱ期临床试验证实新冠肺炎疫苗的安全性可靠,Ⅲ期临床试验正如期开展中。一项来自多个国家关于是否愿意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人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持积极态度,支持率从近90%(中国)到不到55%(俄罗斯)不等,该研究认为对来源于政府的信息信任度较高的受访者更有可能接种疫苗。在当前疫情发展形势下,唯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基于科学和合作的方法,才能打赢这场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战役。
来源:
罗子寰, 孙启全. 2020年肾移植研究大盘点——来自中国的声音[J]. 器官移植, 2021, 12(2): 169-17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1.02.006
另外,关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际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肾移植受者被建议尽量减少免疫抑制剂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但结果不理想。
鉴于环孢素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Rodriguez-Cubillo等报道了环孢素治疗肾移植受者严重SARS-CoV-2感染的作用。该研究于2020年3月15日至4月24日纳入29例感染SARSCoV-2的肾移植受者,根据治疗策略分为CNI最小化治疗组(6例)和环孢素治疗组(23例),后者中有15例是由他克莫司治疗转换为环孢素治疗。所有受者均停用MPA和(或) mTOR抑制剂,且均考虑羟氯喹治疗,但无抗病毒药物治疗。CNI最小化治疗组3例(50%)死亡,1例(17%)需要机械通气;环孢素治疗组3例(13%)死亡,未发生肾功能恶化,且未观察到排斥反应表现。
研究者认为,鉴于SARSCoV-2感染有纯病毒感染和炎症过程两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预后和治疗意义。因此,确定疾病的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在肾移植受者中,免疫系统被免疫抑制剂改变,控制感染和排斥反应之间的平衡更为复杂。考虑到环孢素在抑制病毒复制、维持移植肾功能和减轻排斥反应等方面的作用,其在SARS-CoV-2感染病程中是安全有效的,与本研究中环孢素的治疗效果良好相一致。
来源:
邵琨, 王祥慧. 2020年肾移植临床国际前沿热点及新进展荟萃[J]. 器官移植, 2021, 12(2): 155-16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1.02.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