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2|回复: 0

[新冠专题] 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和疫情期间的管理策略(第1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7 16: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抗新冠肺炎专栏|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和疫情期间的管理策略(第1版)
作者:巨春蓉  李宁  邱涛  薛武军  石炳毅
来源:【原创】器官移植 2020年2月14日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多家医院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在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中发现,该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后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我国多省甚至境外蔓延,2020年1月20日,新冠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法定传染病甲类管理;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我国迅速制定了各项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而我国的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2017年,我国的器官捐献及移植数量已经跃居全球第2位,目前我国SOT受者总数超过10万人,与普通人群相比,SOT受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所以总结分析SOT受者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优化对其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撰写了《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和疫情期间的管理策略》,供我国移植科医师借鉴,我们也会随着人类对新冠肺炎的进一步认识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随时进行修订。


1   新型冠状病毒


  早在1937年人类就已经分离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具有包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主要分为α、β、γ、δ 4个属,其中α和β属仅对哺乳动物致病,γ和δ属主要引起鸟类感染。此前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其中α属包括HCoV-229E、HCoV-NL63,β属包括HCoV-OC43、HCoV-HKU1、MERSr-CoV、SARSr-CoV。此次分离到的是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冠病毒,成为第7种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1.1  病原学特点
  属于β属的新冠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 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96 h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 h;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 30 min),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1.2  流行病学特点
1.2.1  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1.2.2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1.2.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SOT受者罹患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尚少。
截止至2020年2月6日07:00,全国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8 060例,疑似病例24 702例,治愈1 166例,死亡564例。


2  SOT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2.1 临床表现


2.1.1  普通人群临床表现
  普通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潜伏期1~14 d,多为3~7 d,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具有人传染人现象。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发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症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2.1.2  SOT受者临床表现  
  根据目前有限的临床数据来看,确诊新冠肺炎的SOT受者的潜伏期为2~8 d。临床表现与普通人群略有不同,低热甚至不发热,以干咳、乏力、胸闷、气促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及轻微消化道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


2.2.1  一般实验室检查
  (1)普通人群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症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2)SOT受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在发病前有可能就低于正常人,罹患新冠肺炎后的外周血白细胞表现目前尚缺乏大型数据,对已确诊新冠肺炎的SOT受者有限的数据分析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普通患病人群。


2.2.2  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特异度和灵敏度相对较好,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一般能在4~6 h内获得结果。但是,来源于咽拭子、口吐痰、深部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血液及粪便等标本的检测灵敏度不同,相对来说,咽拭子容易出现假阴性,而深部痰及BALF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但标本采集相对困难。
  (2)病毒分离培养:一般呼吸道冠状病毒在细胞中分离培养较为困难,且病毒培养一般耗时长达2~3周以上,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3)血清学诊断: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则有阳性意义,但仅用于回顾性诊断。
  (4)其它:针对新冠病毒特异性抗原、新冠病毒感染特异性记忆T细胞的检测等,目前研究均属于空白状态。


2.3  影像学表现
  SOT受者与普通人群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有共同点,又存在不同之处。


2.3.1  普通人群影像学表现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2.3.2  SOT受者影像学表现  
  根据目前确诊的SOT受者新冠肺炎有限的影像学资料来看,其表现可呈现多样化,可表现为双肺散在出现的毛玻璃影及实变影,也可表现为以肺外带为主的两肺野中外带多发斑片状或大片状毛玻璃影及实变影,可伴有胸腔积液。目前汇总的来自武汉各医院的9例SOT受者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大多数与普通人群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相似,其中3例进展为肺实变,2例合并胸腔积液。图1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肾移植受者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肾移植受者新冠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jpg


3  SOT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

  SOT受者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同普通人群,分为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对于确诊病例,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普通型、重症、危重症(具体参照2020年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标准


3.1.1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3.1.1.1 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 d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 d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聚集性发病;(4)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指病原核酸检测阳性者。
3.1.1.2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3.1.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冠病毒高度同源。


3.2  SOT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几点建议


  根据目前SOT受者新冠肺炎发病情况及该类人群病毒性肺炎的共性特点,SOT受者新冠肺炎的诊断有以下几点建议。
3.2.1  临床表现方面
  SOT受者的表现不典型,有可能不发热或只是轻微低热,或早期仅仅表现为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呼吸道感染症状不明显,而我国大多省份只有对疑似病例才做新冠病毒RT-PCR的核酸检测,因此,有可能存在由于SOT受者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而漏诊,需要关注。
3.2.2  实验室检测方面  
  由于SOT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部分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前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和(或)淋巴细胞下降,因此,需要仔细查阅患者既往资料、客观分析并纵向比较外周血血细胞结果。
3.2.3  影像学方面
  从目前罹患新冠肺炎的SOT受者的病例来看,其影像学表现大多同普通人群,与典型的其它呼吸道病毒性肺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腺病毒肺炎]表现也相差较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SOT受者新冠肺炎影像学也可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双肺散在出现的毛玻璃影及实变影,也可表现为以肺外带为主的两肺野中外带多发斑片状或大片状毛玻璃影及实变影,可伴有胸腔积液。而目前对普通人群新冠肺炎患者的检查数据提示,影像学筛查可能更敏感,这一点对于SOT受者新冠肺炎的诊断值得借鉴,临床医师如高度怀疑该病,建议尽早行胸部螺旋CT扫描。
3.2.4  确诊方面
  新冠肺炎确诊需依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是,由于标本来源不同,取材方法不同,RT-PCR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对于SOT受者若临床怀疑新冠肺炎,应该提高警惕,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加强实验室及胸部影像学的动态监测。
3.2.5  关于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是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常规检查方法,亦是SOT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其他肺部疾病的检查方法之一。在新冠病毒疫情时期,对于排除病例,气管镜室专科医师应注意疫情期间的隔离保护措施;对于疑似病例,先以咽拭子通过RT-PCR手段进行新冠病毒及其它呼吸道相关标本的核酸检测,排除病例按常规接受气管镜检查,接受气管镜检测过程中建议留取BALF或肺组织再次送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再次排查;对于确诊病例,在无特殊防护措施情况下,不得采用公用气管镜进行该项检查。

3.3  SOT受者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


3.3.1  巨细胞病毒肺炎  
  SOT受者的病毒感染中以CMV感染最常见,其不仅是SOT受者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死因之一。CMV肺炎与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有以下几个点:(1)高危因素,SOT受者CMV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移植前受者及供者血清CMV-IgG阳性,尤其是CMV-IgG供者阳性/受者阴性;而新冠肺炎存在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2)临床表现,二者均可表现为发热、胸闷、干咳、胸闷、进行性加重的气促,氧合下降,后期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可以有黄色脓性痰等表现[9],因此,从临床表现上二者不易鉴别。(3)影像学表现,典型的CMV肺炎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后期或慢性期会出现双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而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双肺散在出现的毛玻璃影及实变影,也可表现为以肺外带为主的两肺野中外带多发斑片状或大片状毛玻璃影及实变影,可伴有胸腔积液,且大多与普通人群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相似。(4)实验室检查方面,二者均可表现为白细胞下降伴或不伴有淋巴细胞下降;CMV肺炎若同时伴有CMV心肌炎可伴有心肌酶升高;而新冠肺炎多数伴有心肌酶升高,尤其是心脏移植受者(可能与病毒感染诱发的炎症瀑布效应在移植器官中更显著有关)。(5)诊断标准方面,新冠肺炎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域特征),而CMV肺炎无地域发病倾向;呼吸道或肺组织标本中病毒RT-PCR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及病毒特异性包涵体是二者鉴别诊断的金标准,但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病毒包涵体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试剂盒尚未用于临床。


3.3.2  其它病毒性肺炎  
  SOT受者常见的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等。这些病毒的致病毒力相对较弱,导致病毒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赖气道分泌物中的RT-PCR检测病毒核酸。针对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具有特异性药物如奥司他韦,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治愈,预后好;而其它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虽然无特效药物,但症状较轻;而新冠肺炎目前尚无成熟的特效药物。


4  SOT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参照2020年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结合SOT受者的特殊性,治疗建议如下。


4.1  根据病情确定治疗场所
(1)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2)危重型病例应尽早收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


4.2  一般治疗


4.2.1  基础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4.2.2  密切监测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等,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受者建议继续通过家庭简易肺功能仪(呼吸家)监测肺功能;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PCT、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及胸部影像学;有条件者,可行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细胞因子检测。
4.2.3  呼吸支持  
  根据氧合的情况选择是否氧疗,如果吸空气下SPO2<95%,则建议及时予以氧疗甚至呼吸支持治疗。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等。具体氧疗措施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若合并有基础肺病、尤其是阻塞性肺疾病、肺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建议高流量储氧面罩,应改为选择合适压力水平的无创通气治疗。
4.2.4  抗病毒治疗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单位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 mL,每日2次)。有部分研究显示阿比多尔和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体内外对新冠病毒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目前尚缺乏SOT受者使用这些药物的大样本数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推荐洛匹那韦或利托那韦(每粒200 mg/50 mg,每次2粒,每日2次),或可加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成人每次500 mg,每日2次),要注意洛匹那韦或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SOT受者,尤其是肺移植早期受者,往往服用唑类药品预防真菌感染,一旦罹患新冠肺炎,需要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警惕对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另外,SOT受者发病前由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环孢素等)的影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高甘油三酯症和高胆固醇血症者,合用洛匹那韦或利托那韦时需要警惕严重高脂血症诱发胰腺炎。
4.2.5  抗菌药物治疗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但若为SOT术后早期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可以按照既往的抗生素使用原则,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3  重型及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4.3.1  治疗原则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4.3.2  呼吸支持  包括氧疗、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挽救治疗等。
4.3.2.1  氧  疗  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吸氧、普通面罩吸氧或高流量储氧面罩吸氧,具体氧疗措施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若合并有基础肺病、尤其是阻塞性肺疾病、肺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建议使用高流量储氧面罩,应改为选择合适压力水平的无创通气治疗。氧疗情况下应密切观察、及时动态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
4.3.2.2  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  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根据呼吸衰竭的情况选择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使用期间耐心指导患者配合,并密切观察,维持SPO2>90%。然而,此类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失败率很高,应进行密切监测。若短时间(1~2 h)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4.3.2.3  有创机械通气  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 mL/kg理想体质量)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 cmH2O(1 cmH2O=0.098 kPa)]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应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当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后仍存在人机不同步,从而无法控制潮气量,或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时,应及时使用肌松药物。当病情稳定后,应尽快减量并停用肌松药物。
4.3.2.4  挽救治疗  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日应进行12 h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4.3.3  循环支持  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4.3.4  其他治疗措施  (1)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 d)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 mg/(kg·d)的剂量,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2)可静脉给予血必净每次100 mL,每日2次治疗。(3)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4)有条件情况下,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有条件时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若有必要且无禁忌证,同时机体可以耐受,SOT受者可以考虑免疫吸附治疗。


4.4  SOT受者的特殊治疗策略


  针对SOT受者,应该根据年龄、移植器官的种类、临床特征、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病程进展速度、机体的免疫状态、术后时间等,总体进行治疗策略调整,建议应由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会诊讨论后予以诊疗方案。MDT组成包括感染科医师、移植专科医师及呼吸科医师及药学部药师。


4.4.1  动态监测 对SOT受者,建议动态监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态,同时监测移植物功能;注意重症感染、炎症反应、抗病毒药物等对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影响及相应的肝肾毒性。
4.4.2  甲泼尼龙  适当增加原来的维持剂量,具体剂量应该个体化进行,建议剂量1~2 mg/(kg·d),疗程5~7 d。治疗时机为患者呼吸困难、胸部CT影像进展迅速时,无需等氧合指数<300才开始使用。
4.4.3  细胞周期抑制药物  SOT受者长期服用的细胞周期抑制药物,包括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咪唑立宾等。根据既往病毒性肺炎的诊治经验及目前新冠肺炎的小样本经验,建议暂停使用。
4.4.4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SOT受者的个体差异,应将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等药物减量或暂停使用,减量服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血药浓度,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血药浓度。
4.4.5  免疫重建治疗  SOT受者可选择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重建治疗。
4.4.6  中医药治疗  针对SOT受者,考虑到合并用药复杂、某些中草药或中成药对SOT受者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SOT受者胃肠道耐受性较差等,接受中药治疗需谨慎,除非该中药有明确抗新冠病毒的作用且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对SOT受者安全。
4.4.7  其他治疗  氨溴索具有祛痰作用,同时有研究显示可能是靶向新冠病毒受体ACE2的治疗药物,SOT受者可选择使用。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SOT受者的防护措施


 由于SOT受者往往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而免疫抑制剂可使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因此,SOT受者被称为免疫缺陷宿主或免疫抑制宿主。感染(尤其是呼吸系统感染)是SOT受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且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新冠肺炎疫情下,SOT受者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而目前对于新冠肺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是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5.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SOT受者的自我防护措施


5.1.1  手卫生  在接触公共物品后、从公共场所返回后,咳嗽或打喷嚏后、脱口罩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中后、饭前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接触脏物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之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并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1.2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接触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相关流行病学史者时,均须正确佩戴口罩以隔离飞沫。对于非疫情高发地区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疫情高发地区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口罩)。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口罩的更换;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使用后装入塑料袋密封,按生活垃圾处理;疑似患者及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理。
5.1.3  家居生活注意事项  (1)室内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房间,每日1~2次,每次1 h以上,并保持室内干燥。(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居室整洁卫生,SOT受者最好单独使用卫生间,在排便后盖上马桶盖冲洗马桶并定时进行坐便器消毒。(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均衡,烹调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勿暴饮暴食,尽量减少食用生冷食物,禁忌食用生海鲜及野生动物。(4)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居家可采用太极拳、健身操、快走和固定自行车等进行适度运动;通过正规渠道学习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切勿自行服用各种感冒药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5)杜绝疫情流行地区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居住的SOT受者的亲朋好友来访做客,杜绝已经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或新冠肺炎的患者和同时居住者来访做客;避免将不明来源的动物作为宠物。(6)居家皮肤消毒可选用75%乙醇和碘伏等擦拭或浸泡消毒;居家环境消毒可选用84消毒液、漂白粉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居家耐热物品可采用煮沸15 min的方法进行消毒;家居生活中从超市购回的商品无需消毒。
5.1.4  外出注意事项 (1)SOT受者及其家人应最大限度减少外出,必要的短程外出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最好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必要的长途时应减少进食;尽量避免脱口罩;避免双手频繁接触口、鼻、眼睛;尽量与他人保持礼貌距离;密切留意周围旅客的健康状况。(2)外出时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勿随地吐痰,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过的口罩勿随便乱丢;疫情流行地区的移植受者乘坐箱式电梯时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指接触楼层键按钮,在触碰按钮后避免接触身体其他部位,出电梯后应及时洗手。(3)外出回到家中时,先脱鞋子和外衣,置于门口或通风处,随后摘口罩,最后洗手,同时应对随身物品(如手机、钥匙)进行消毒。(4)SOT受者及其家人禁忌去疫情流行地区及其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禁忌无保护状态下接触发热、咳嗽或感染性疾病人员,在充分保护下交流也应保持1~2 m以上的距离;避免聚餐,避免去人流密集场所;避免无保护状态下接触野生动物、流浪动物及家禽家畜;避免无保护状态下接触生肉、垃圾、废水等。
5.1.5  隔离及就诊注意事项  (1)SOT受者如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应及时上报并居家单间隔离14 d,并关注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呼吸道症状。(2)SOT受者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憋喘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于发热门诊。如未诊断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可在其移植医院隔离治疗并继续密切观察;如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则转送至定点医院隔离观察或治疗,移植科医师可协助专科诊治。


5.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SOT受者的健康管理


  (1)SOT受者应备好充足的药物,减少外出购药的频次,最好让其家人代替其购药,并遵医嘱按时服用。(2)SOT受者应做好各项自我监测记录,如血压、脉搏、体质量、出入量、血糖以及不适症状等,以备在随访时通过网络或门诊提供给移植科医师。(3)SOT专科医护人员应取消现场移植健康教育活动,应通过网络(推送科普文章或直播课堂等)进行健康教育,除了SOT术后自我健康管理知识之外,增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避免其麻痹大意或过度恐慌。(4)指导SOT受者若出现除新冠肺炎特有症状之外的其他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5.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SOT受者的随访


  (1)本地SOT受者若病情平稳,可根据移植时间的年限适当推迟复诊,若病情不平稳应按时复诊。为避免集中候诊带来的交叉感染,病情平稳者可采用家居抽血,标本由其家人送来医院或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来院抽血后返回家中的方式,检查项目应事先与移植科医师沟通,医师可根据检查结果和受者自我监测记录通过网络进行随访;病情不平稳者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进行线下门诊随访。(2)外地SOT受者可在当地医院复查后将检查结果和自我监测记录通过网络传送给移植科医师进行网络随访;若出现病情不稳定,则由移植科医师推荐给当地具有移植资质的医院进行协同随访。(3)移植随访医院应全面做好门诊大厅、检验科、诊室等部门的消毒和就诊秩序。医院应停止或减少使用中央空调,必须开空调时,要同时开排气扇,应定期清洗消毒空调;应适当增加出诊医师数量和频次,并建议一医师一诊室一患者;SOT受者在就诊时按上述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勿穿行于发热门诊、急诊等区域,就诊结束应尽早回家。


6  结    语


  目前正是中华民族举全国之力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广大移植领域的医护人员必须及时迎战,竭尽全力防范与救治SOT受者这一特殊人群,勇敢面对这一重大挑战。在疫情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首先要高度重视,提高警惕,切实加强对SOT受者的预防及宣教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对于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应沉着冷静,认真分析、悉心诊治。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严重,但也有规律可循,在现阶段的疫情爆发期,期望本建议能给移植领域的广大医师一定的帮助和建议,让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降低SOT受者新冠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救治率,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略


本文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审核


执笔作者:巨春蓉  李宁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邱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主审专家:石炳毅  薛武军


审稿专家:
巨春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许淑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叶少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刘金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江文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涂亚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张  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朱有华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张水军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  波  无锡市人民医院
杨  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陈  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长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挪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李时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  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致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等武汉多家医院的移植科、感染科、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多位专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巨春蓉,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主任医师、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及骨髓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兼任中国器官移植协会心肺移植专家组质控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肺移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学组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肺移植中心内科质控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器官移植受者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弥漫性实质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肺移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广东省危重症与感染学组委员。兼任《Chinese Medical Journal》、《Respiratory Care》、《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等杂志审稿专家。荣获广东省医学青年领军人才称号。

原帖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8ord2iqMX5au_Ovz0tlWy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1-15 18:31 , Processed in 0.0355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